改革争在朝夕,落实难在方寸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抓改革的整体设计,又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改革落地生根。时下,改革的方向已明确,抓落实的速度和力度就显得很是重要。
有道是“兵贵神速”。打仗是这样,抓改革也是如此。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,机遇稍纵即逝,不抓紧不行;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,责任在肩任务在手,不抓紧不行;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,民生关乎民心和大局,不抓紧不行。改革能否争在朝夕,落实能否突破方寸,是对能力素质的检验,更是对党员干部责任和担当的考验。
历史上那些敢于担当、办事雷厉风行、为民造福的人,总是令人钦佩、有口皆碑。明人袁宏道任吴县知县时,整顿吏治、精兵简政。尤其是他处理公务快速利落,前来办事的人只吃一餐饭的工夫,事情就已办好,百姓称为“升米公事”。
20多年前,习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提出“马上就办”的工作要求,并就一桩半年多没有落实的事情,明确批示“从今天开始一周内办结”。他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,“把从前石沉大海的批办件清理一下,应锲而不舍地要查办结果。”从此,“马上就办”成为福州干部精神状态的生动体现,成为讲效率、重实干、抓落实的行动指南。
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,办事讲效率、落实重质量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的追求。然而,也有少数同志作风疲沓、办事拖拉。有的对群众急着等米下锅的事,竟然“你急他不急”;有的对改革任务和方案的落实,抱着“一等二看三通过”的心态,甚至或明或暗地“软抵制”;有的一遇到困难就推诿扯皮,结果推来推去,不是推得没人办理,就是推成应付了事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不仅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和良好风气的养成,还会失掉党和政府的威信,影响改革任务的落实。
办事节拍慢、效率低,落实欠火候、打折扣,有能力素质方面的问题,但主要还是精神状态的问题。“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”“勤快的媳妇打破碗多”“多干事多出事”是这些同志的思想症结所在。逆水行舟用力撑,一篙松劲退千寻。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,不进则退,不进则废。唯有以担当精神、满腔热情、攻关勇气、务实作风全身心地投入改革、拥抱事业,才能不辱使命、不负重托,在奉献伟大事业的同时成就“全新的自我”。
良弓在手,贵在速发。在改革紧锣密鼓、深入推进的当下,工作的节奏慢不得,民生问题误不得,改革大事拖不得,很多事情不是拖黄,就是失去最佳时机。作为党员干部,只有心怀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、无功即过的忧患意识、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,尽其所能地把事情往前赶,把工作往实里抓,才能在改革中有为有位、建功出彩。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:党群工作部杨小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