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离不开文化自信。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文化内涵。例如,经济制度有经济文化、政治制度有政治文化、法律制度有法律文化,等等。一个社会选择建立什么样的基本制度,主要是由它的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,即生产关系总和决定的,但经济基础只能决定制度的社会属性,至于制度和体制的具体构建和制度特色,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既有的文化传统。因此从制度的最深层次来说,就蕴涵着构建制度的文化。
我们国家的制度构建有着我们的文化传统。中华优秀文化的积累和继承使得中国制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点。例如,我们的制度建设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;我们的干部选拔继承中国传统选贤与能的传统,注重宰相必起于州部、猛将必发于卒伍的选才用人思想,注重德才兼备,注重基层锻炼。如果我们在制度建设上没有文化自信,摒弃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民本主义传统,抛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传统,摒弃从有实践经验的干部中选拔人才,不加分析地盲目相信一人一票就是民主,接受西方话语鼓吹的国家现代化,放弃中国共产党领导;鼓吹思想市场化,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,借助思想多元来反对指导思想的一元化;鼓吹军队国家化,反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,就会背离中华优秀文化的要义,就会从根本上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。
我们的制度自信,还表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的自信。我们的现代化建设,无论是在工业、农业、国防、科技、生态方面的建设,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,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,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,等等,归根到底就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一切为了人民,一切服务于人民,既有利于中国人民,也有利于世界人民。这表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和理念,既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“民本主义”与“和”文化中的合理因素,同时又将它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。中国的文化是“和”的文化,而不是扩张的文化。中国是在取得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,逐步推进现代化的。我们是在被资本主义世界封锁的情况下,完全依靠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,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实现现代化的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,我们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,在与世界密切交往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。中国的现代化,没有殖民、没有掠夺,而是互利共赢;没有血与火,没有战争,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是增强世界和平、防止战争的力量,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。这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殖民、战争和掠夺截然不同。中国实现现代化,是对世界、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。
我们有些人缺乏文化自信,不理解中国文化传统,更不理解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连贯性和我们制度的优越性,不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。他们鼓吹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、多党制,以为西方的政治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,把西方现代化道路视为唯一的道路。要知道,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的,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改革,又发生了重大变化。但无论如何变,变中有不变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变,人民当家作主不能变,干群关系的本质不能变。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,都始终坚持“和”的文化,反对国强必霸。这些都是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提炼出的精粹,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和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:党群工作部杨小杰)